香港德明童軍旅簡史
香港德明童軍旅歷史悠久,早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已成立香港德明中學童子軍。香港德明中學的創辦人依從大陸內地的學制,而國民政府教育部規定初中應有童子軍教育科目,所以身為僑校的德明中學隨內地規定開辦童子軍團,在當時中國童子軍總會登記為中國童子軍第4273團。同時德明中學亦實行雙重註冊於香港童軍總會,德明中學在香港島灣仔分校的童子軍登記為香港童軍第6旅,而德明中學在九龍的正校童子軍則登記為香港童軍第25旅。
香港在日本發動侵略時淪陷,德明中學被迫暫停辦學,童子軍活動也停止。自1945年(民國三十四年)抗戰勝利後,德明中學童子軍第6旅及第25旅再次活躍起來,由霍廣河先生帶領「香港童子軍九龍第25旅」,下設羅浮團,童軍團及小狼團等。
1947年(民國三十六年) 5月2至4日,德明中學童子軍曾在新界區的大埔林村舉行春季大露營,在那幅簽名單上方,仍可清楚看到中國童子軍四二七三團的字樣。
1949年(民國三十八年) 11月5至7日,德明中學童子軍第25旅參加了香港童軍總會舉辦的第2次九龍區童子軍大露營,在新界沙田大圍村舉行。其後於1956年,德明中學童子軍曾因事故,而暫停集會活動。
1958年,由德明中學劉次修先生任職旅長,並恢復九龍區的童軍集會活動,旅號改編為「九龍西區第三十五旅」。期間德明中學童軍參加香港童軍總會小狼團週年比賽,奪得冠軍。其後香港童軍總會擴大組織,,「九龍西區第三十五旅」奉改為「九龍地域旺角區第三十五旅」。當時本旅轄下的支部,分別有樂行童軍團,深資童軍團,童軍團,小狼團等。
1969年,香港德明童軍旅的童軍人數多達二百餘人,並設有女童軍第二十六旅,可見當時陣容之鼎盛。
1972年4月,本旅童軍領袖組成「德明童軍之友會」,成立目的是為了支援德明童軍旅及聯誼離任領袖及成員,由馮光漢先生出任第一屆會長。
那位抗日戰爭時期送國旗往四行倉庫的女童軍楊惠敏,上海人祖籍江蘇省鎮江縣,是中華民國英雄。她在1976年10月訪港,參加中華民國駐港單位假希爾頓酒店慶祝雙十國慶酒會活動時,曾與德明童軍旅長陳錦棠合照。
每年當雙十國慶時,德明中學的校舍外牆掛著整齊的兩排國旗,都會是由童軍旅長陳錦棠帶同童軍們負責佈置的。
1978年,由於香港政府教育政策改變下,我德明中學校方結束校務,本童軍旅正處於去留之秋,「德明童軍之友會」即推舉數位前領袖復出,擔任各支部領袖協助訓練工作,本童軍旅才得以維持,改由「香港德明校友會」接辦。
隨著校方之結束,童軍集會場地即時缺乏,頓成遊牧式集會。亦由於沒有旅總部,童軍物資亦流離寄居多處,這克難式的集會方式,如不是當時領袖的毅力與歸屬感,實難以維持。
1994年,經多次與香港童軍總會接觸租用場地,作旅總部之用,終在同年8月,獲得在「大坑東東滿樓16號地下」作為本童軍旅之總部。
2000年6月初,本旅為擴展童軍活動,增辦小童軍團﹝6-8歲﹞,以提供幼童更多機會參與童軍活動。本旅從而達致服務社會之目標,又邁進一步。
2008年11月,本旅慶祝五十周年,出版了德明童軍50週年金禧紀念特刊。